戒指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戒指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呢是嘛

发布时间:2021-07-08 10:16:44 阅读: 来源:戒指厂家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

br>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1、评价目的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为电力工业提供装备的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占用量大、研制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旺盛,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0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8亿千瓦,居世界第二位,80%以上是国产机组。2007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3亿千瓦,成为世界发电设备第一制造大国。随着国内电力需求趋于稳定,已形成的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大于国内市场需求,为保证发电设备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通过与国外九家著名公司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预警产业可能受到的损害,寻求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同时也为企业经营发展与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金融机构在政策、融资与投资方面提供高水平的行业性综合竞争力信息。

2、评价对象

本次行业评价的对象为发电设备主要生产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课题组选择以下八个国家作为发电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对象: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韩国、印度、俄罗斯。鉴于各国对发电设备制造业行业数据的统计不完整,收集上存在较大难度,为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课题组选择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以代表性企业中的发电设备领域相应指标作为该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指标值。

在代表性企业的选择上,以近几年各国代表性企业占各国全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规模的比例超过60%为原则进行选择。中国三大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占全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76%左右,印度巴拉特重型电气公司(BHEL)规模占其全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规模的65%左右,俄罗斯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PM)是俄罗斯主要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日本三大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东芝、日立、三菱)几乎占据了日本国内产业的全部份额,而美国通用电气(GE)、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均为跨国公司,其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生产主要在国内,对其母国具有代表性。

根据上述代表性企业的选择原则,八个国家发电设备制造业选择的代表性企业及其数据的收集标准如下:

美国——美国GE能源设备产业2006财年数据;

日本——日本三菱重工能源设备、日本TOSHIBA能源设备产业、日本日立公司能源设备产业三家2006财年数据的总和;

中国——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2006年三家数据的总和;

德国——德国西门子发电设备产业2006财年数据;

法国——法国阿尔斯通能源设备产业2006财年数据;

韩国——韩国斗山重工发电设备产业2006财年数据;

印度——印度巴拉特重型电气公司发电设备产业2006财年数据;

俄罗斯——俄罗斯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6财年数据。

3、评价内容

从产业角度,构建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从企业角度,采用”未来吉谷会进1步延伸产品线对标分析法,评价“中国公司”与世界九个著名公司在研发、制造、成套、销售与服务的竞争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活动绩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企业管理等方面。

4、评价指标体系

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绩效竞争力、规模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15个评价指标,力求对发电设备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基本状况

1、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制造大国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从建国初期的185万千瓦,发展到2007年的7.18亿千瓦,居世界第二,80%以上为国产机组。水电机组14500万千瓦,居世界首位。

2、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开发、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掌握了世界上先进技术,并根据国情加以融合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煤电和水电机组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有些技术优于国外。

火电机组:目前,我国已具备了批量生产60万、100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和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发电煤耗达到276克,比国际通用设计值少2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机组可靠性及可用率明显提高,等同或部分优于进口机组。

水电机组:以三峡为代表的国产70万千瓦水电机组顺利投运,标志着我国水电机组制造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三峡工程的(包括地下电站)32台机组,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机组有16台,机组最高效率达95%以上,高于进口机组2个百分点,同时也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空冷和蒸发冷却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水电机组上,使我国大型水电机组新型冷却技术的创新已走在世界的已连续几年都参与此会前列;在机组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进口机组。目前正在研发100万千瓦混流式高水头大型水电机组,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核电机组:在全面掌握第二代核电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进行消化吸收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

可再和能源机组:我国已经掌握了1兆瓦以下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制造的1兆瓦、1.5兆瓦变桨、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已批量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机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3、经过技术改造,加工装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加工装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在加工装备方面,具有大型重型加工中心、大型重型数控机床、MPM膜式水冷壁焊接线等世界先进设备;在试验装备方面,具有3000吨推力轴承试验台、高能水力试验台、大型蒸发冷却试验台、空气冷却试验台等世界先进试验设备。同时为满足大型发电设备加工和运输,最大起吊能力已达1400吨。

4、出口贸易迅速扩大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快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2006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62.4亿美元,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达到了165亿美元,共与31个国家签约。近几年,30万、60万千瓦级的大型火电机组成套出口,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不仅有亚洲、非洲国家,已开始进入美洲和欧洲市场。

(二)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估

应用综合指数法和对标分析法对世界主要发电设备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经营绩效竞争力、企业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全球化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将会成为实验机发展主流趋势力。评价结果如下:

1、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企业已形成一定优势,跃至“第二集团”

过去世界发电设备企业竞争格局为: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竞争力最强,称为第一集团;日本的三菱重工、东芝和日立竞争力次之,称为第二集团;中国三大企业、印度巴拉特、韩国斗山和俄罗斯动力机械竞争力较弱,称为第三集团。

本次评价结果,按照综合评价指数分值排名,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阿尔斯通为前三名,仍保持第一集团地位:三菱重工排在第四位,“中国公司”超过日本东芝和日立,位居第五名,中国企业跃升至第二集团。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具有如下优势:

(1)我国发电设备企业博采众长,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第一集团竞争的实力

在国内电力市场强劲拉动下,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掌握了世界各种先进技术,并PLLA的降解速率缓慢根据国内情况加以融合并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优势。煤电和水电机组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有的技术优于国外。

过去引进的塔式和W火焰机组不适应中国煤种,出力不足,是我国企业利用自己技术帮助解决的。国内企业在引进技术同时,针对国外机组煤种适用范围较窄和我国煤种复杂的情况,采用对冲燃烧、切圆燃料和W火焰燃烧等多项技术,使国产锅炉煤种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吸收了冲动式和反动式两种叶片技术,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叶片:吸收了厚壁和薄壁汽缸技术,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汽缸技术,这些是任何一家国外企业所不具备的。

在三峡水轮发电机冷却技术方面,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成功了全空冷和蒸发冷却技术,受到了电力用户的欢迎和好评,水轮机转轮模型效率和稳定性优于国外机组。

(2)采用各种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制造能力,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

近几年国内企业纷纷提升制造能力,采用各种先进制造技术,购买和研制了大量的新型生产设备,如多头MPM膜式水冷壁自动焊机和用于异性铸件的电渣熔铸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普遍采用,试验检测水平不断加强,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水平。

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做好有关战略、计划、政策的研究论证

2、中国企业尚存在不足

(1)企业现有结构不适应全球化竞争格局

由于国内产业结构布局原因,中国企业在成立时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发电设备生产制造为主,并以向第二世界国家出口煤电机组居多,主要采用买方、卖方信贷及许可证贸易,工程总承包和BOT、BOO能力较弱,六个跨国公司的境外收入占销售收的比例高达%。而“中国公司”只有10%左右。

(2)前瞻性技术研究的不足

改革开放期以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都采用引进消化吸收为主技术路线,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对于先进发电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前瞻性技术研究不足。同时,对于原材料技术研究也相对不足,掌握了材料的应用技术,但关键原材料仍依赖进口。

走向国际市场的环境分析

1、“走出去”是发电设备产业发展的必然

目前发电设备产业的快速增长是得益于国内经济需求的快速增长,产品种类齐全,产量连续两年超过了1亿KW,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年产量是世界几十年的产量总合,大型水电机组和特高压输电设备也快速发展。预测到2009年以后,发电设备的需求将从近两年的每年1亿KW以上逐步调整到每年KW,将出现生产能力与国内需求相对过剩的局面。据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装机容量将达五十亿千瓦,尚有十多亿发电设备缺口,可以说前景广阔。因此,必须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保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

2、我国发电设备产业“走出去”的模式

我国发电设备的出口多以单机或机组形式,且主要为设备出口。要营造我国发电设备制造集团电站工程EPC总承包体系,实现金融、设计、制造、安装服务全过程的承包,提高发电设备出口技术和经济含量。

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外公司合作,“借船出海”,借鉴和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凭借国内企业已经具有的技术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扩大“走出去”的途径。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政府管理与统筹协调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出口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政府管理与直辖市统筹力度不够,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国内企业大多采取低价格竞争策略,相互压价的局面。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出口贸易,阻碍了发电设备“走出去”的步伐,甚至还影响到我国在区域间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以出口印度机组为例,2007年出口印度的60万千瓦的超临界机组每千瓦售价仅为512美元,比国内售价还低。目前出口到印度的发电设备总量就达2000万千瓦,占印度电力装机容量的20%,我国正以极其廉价、优质的发电设备支持印度发展与壮大。在培育我国潜在的竞争对手,在扶持与中国进行竞争。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支持包括政策、资金等方面。发电设备具有单件小批量、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和技术密集型等特点。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承担工程总承包和BOT、BOO等工程往往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我国发电设备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未来发电设备需求会日益增大,并且这些国家往往需要企业以卖方信贷的方式,加上生产周期较长,汇率风险很难预测,便利卖方信贷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同时这些国家存在不确定性的政治风险,影响我国发电设备产业的出口规模,这些风险单靠企业一方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3、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活

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我国的设计、制造、服塑料挤出机清洗方法介绍务、工程、金融等均是独立设置,并分部门管理,导致了各方不协调,影响发电设备的出口。

4、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原材料发展滞后,成为发展瓶颈

发电设备需要的大型铸锻件、关键原材料满足不了要求,主要依赖于进口。由于国内加工大型铸锻件能力不足、成品率低以及质量满足不了设备需求。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电站汽轮机用高中压转子和锻造阀体、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用特殊钢转子锻件、大型水轮机用特殊转轮、主轴、叶片等依赖进口。关键原材料有大口径高压锅炉钢管,不锈钢复合板、U型特殊钢管等基本上依赖进口。加大了发电设备的制造成本,成为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5、共性技术研究薄弱,高新技术依赖引进

改革开放期以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都采用引进一消化吸收一再创新的技术路线,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对不同的标准来讲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共性技术研究薄弱,各企业各自为战,共性技术不共享,导致重复研究,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6、产品标准滞后

由于产品设计、制造和验收、工程施工的国家标准维修制修订滞后,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相关政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应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1、政府应加强协调与管理

针对近年盲目出口和低价竞争的局面,政府应加强发电设备出口的管理与协调力度,规定和引导企业有序出口,并制订有关出口政策,确保国家政治利益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2、加大对发电设备金融支持方面的倾斜力度

目前,在国际发电设备市场上,购买方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大多需要贷款支持。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大我数都出口这样的国家,由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企业很难促进出口。需要政府对“走出去”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在奖金上加大出口信贷力度,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3、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联合各方力量,塑造产业集群

根据发电设备上下游配套关系,加快结构调整、企业联合和产业重组,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塑造产业集群优势,实现科研、设计、制造、成套服务、金融和工程施工一体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大型企业集团,使各部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外公司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借鉴和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凭借国内企业的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扩大“走出去”的途径。

4、加快关键材料及大型铸锻件的国产化步伐

要使我国发电设备真正强大起来,应加快关键材料及大型铸锻件的国产化步伐。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加大对钢铁、冶金、铸锻行业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特殊材料、专业用铸锻件的国产化研发,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调动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积极性,政府应组织多行业联合攻关,打破国外的垄断封锁。

5、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重组和整合国内发电设备领域现有资源,组建若干个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共性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产业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一支高水平、精干的研究队伍,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开展产业共性和前瞻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打破目前存在的技术不能共享,各企业独自为战的局面,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为打造能够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的中国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创造提升我国发电设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6、建立出口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建立发电设备出口贸易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主要是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防范两个方面。

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方面,一是建立出口贸易风险基金,建议可由国家、制造企业、保险业三方共同出资成立出口贸易风险基金,对于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分散“走出去”的风险,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建立汇率预警机制,建议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定期向国内企业通报汇率变化信息,使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进行招技标和采购原材料时,把握好汇率变化趋势,切实保障企业自身利益,规避经营风险。

在政治风险防范机制方面,由于我国发电设备多出口东南亚、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且这些地区政治不稳定,建议国家利用外交渠道,施加国家影响,避免损失。及时向国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能够充分评估投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结束语

我国发电设备通过自主开发、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但可满足国内电力工业的需要,走出国门的步伐也正在加快,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高端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有差距,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应“扬己所长克己之短”,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金昌西服订做
铣工工作服
漯河工作服定做